(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/綜合報導)國內李斯特菌感染病例主要為65歲以上者,其次為年齡介於45到64歲族群,亦有少數為母子垂直感染情形。年長者、免疫力低下者、孕婦及新生兒等是李斯特菌症易感染族群,可能引發敗血症或腦膜炎等嚴重疾病,甚至死亡,致死率可達2至3成。孕婦感染後可能會導致流產、死胎、早產,也可能透過胎盤或產道傳染給新生兒,造成新生兒侵襲性感染,引發新生兒敗血症或腦膜炎。

李斯特菌是人畜共通病原 可能汙染蔬菜、肉類

李斯特菌常存在於泥土、污水、蔬菜、市售肉品、乳製品,此菌亦可存在無症狀的人類、哺乳類動物及鳥類的腸道及糞便,是普遍存於周遭環境的人畜共通病原。,鄭本岡國外案例調查報告曾發現,食用遭污染的生菜、哈密瓜、未經殺菌的乳品製造的軟乳酪、未經充分加熱的熱狗、火腿等即食肉品,而引起的李斯特菌症病例。

衛生福利部自107年1月1日起正式新增「李斯特菌症」為第4類法定傳染病,凡發現符合其病例定義者,醫師或醫事人員須於72小時內通報衛生主管機關,衛生單位將會對於病鄭本岡例進行感染源調查,提供疾病預防指導等防治措施。有助及時掌握疫情與感染來源及相關風險因子,阻斷疫情傳播,降低國人感染風險。

日常生活避免生食 料理後應洗淨雙手

疾管署提醒,李斯特菌症主要係經由食用遭污染的食物而感染,目前無疫苗可預防,致病菌於冷藏室的4℃條件下可持續生長繁殖,需加熱至72°C以上才可殺死。日常生活應避免生食,牛肉、豬肉、禽肉或魚肉等肉類,蔬菜徹底煮熟再食用。

處理生熟食應使用不同器具,避免交叉污染。處理生食後須徹底洗淨雙手及器具,避免食用未經殺菌的生乳及其乳製品,分切瓜果後儘早食用,避免食用冷藏超過保存期限食物等。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://www.cdc.gov.tw或撥打免費防疫專線1922洽詢。

喝牛奶防骨鬆?醫:7成國人這體質,愈喝愈缺鈣

【早安健康/鍾佩錦報導】相信大家都聽過:「喝牛奶能補充鈣質,防骨質疏鬆」的說法,但真的適合每一個人嗎?

根據統計,台灣60歲以上人口有16%患有骨質疏鬆症,其中80%是女性。綜合報導指出,陽明大學暨國防醫學院臨床教授楊再興醫師表示,很多女性被診斷為骨鬆後,會認為應該大量喝牛奶補鈣,但台灣有高達7成以上的人患有乳糖不耐症,喝愈多牛奶可能反而造成愈多鈣質流失。


楊再興醫師說明,腹瀉等於把牛奶的營養素都排掉,身體來不及吸收,且若不斷腹瀉,還可能把原先從其他食物攝取到的鈣質也一併排出,反而愈喝愈缺鈣。



營養醫學博士劉博仁醫師指出,牛奶是營養的,但並非每個人都適合飲用,必須視個人情況而定。除了牛奶中的「乳糖」會造成許多人腸胃不適外,他還指出另外兩項喝牛奶可能會引發的狀況。

第一是過敏,劉博仁醫師說明,牛奶是母牛給小牛喝的,就像母乳是媽媽給小嬰兒喝的一樣,不同物種間產生的蛋白質有差異,因此許多人會對牛奶當中的蛋白質過敏。

此外,劉博仁醫師提及,有些文獻認為牛奶及紅肉含有比較多的「生長因子IGF-1」,這種生長因子對發育中的孩童是需要的,但若是成人攝取過多,可能有促進腫瘤增加的機會,因此他也經常勸罹癌的患者別喝太多牛奶。


如何預防骨質疏鬆?



楊再興醫師說,骨質疏鬆是每個人都會面對到的疾病,不過女性面臨的時間比男性早,多發生於50歲左右,男性則是60至65歲之間。

更年期後女性雌激素減少,停經後5年,每年會流失3%至5%的骨密度,5年下來恐減少25%的骨密度。骨鬆最大危機是會提升骨折風險,其中一旦髖骨骨折,死亡率就相當高。楊再興醫師表示,停經女性應把握黃金5年,均衡飲食、充分攝取鈣質、維生素D,並配合負重或撞擊運動。劉博仁醫師也建議,每日補充維生素D3 1000至2000國際單位,再搭配足夠鈣質。

藉由曬太陽能讓身體產生維生素D助鈣質吸收,對此,楊再興醫師則指出,曬太陽也要曬對才有辦法生成維生素D,若衣服穿很多、臉塗防曬油,加上空汙嚴重,幾乎沒辦法讓人體接受到紫外線中的UVB,只是讓身體感覺「熱熱的」而已。

楊再興醫師表示,國人普遍缺乏預防的觀念,多等到確診後才開始注意骨本危機。想要?存骨本?最好從青春期就開始,而30至50歲是「養骨本」的最佳時機,50歲後則要注意「保持骨本」。

衛福部豐原醫院高齡醫學科主任張敬仁醫師也補充,除了喝牛奶外,也能攝取起司、豆腐及深綠色蔬菜等補充鈣質,或從事跑步、快走等負重運動,增加骨密度,但要注意吸菸或攝取過多咖啡因,就容易干擾鈣質吸收。

而對於有乳糖不耐症的民眾,楊再興醫師則建議可改吃鈣片,且一定要咬碎才能幫助攝取。現在也有研究發現,牛樟芝子實體能減緩骨質流失、增加造骨細胞活性,民眾可選擇利用。

【延伸閱讀】


  • 40歲骨質流失速度加快!檸檬+OO,遠離骨鬆降血壓
  • 防糖尿病解虛寒!豆漿加這味,和更年期症狀說掰掰
  • 補鈣不一定要喝牛奶!還有4食物鈣含量完勝牛奶

資料來源:

今天清晨北部許多地方比昨天清晨溫度下滑約1-2度,北部沿海許多地方跌到19-20度間,還不算冷,但落差一兩度的感覺還是有點涼意,加上有雨勢,感受較為明顯,白天溫度回升也才兩三度,桃園以北到宜蘭溫度約22-24度,新竹苗栗約22-26度,提醒北部朋友務必要換季穿長袖衣服,或加件薄外套,切勿還是夏季裝扮。周四五兩天的天氣很像,北部東北部要留意東北風加上水氣,又碰上地形引發的持續性降雨。

而台中以南溫度也稍略降,但感受不若北部明顯,到台南高雄屏東都還有25-31度,下滑大約不到一度,相對北部水氣多,持續飄細雨,還是多雲到晴的穩定天氣。天氣穩定的結果,擴散不易,今天仍舊要留意空氣品質,南部有機會到達敏感族群不健康等級。

這幾波影響台灣天氣變化的主因,雖然是東北風影響,但還是以大陸高壓一波波的南下,所造成東亞天氣的降溫為主,這一波的高壓已經延伸到中國東岸,例如在北京低溫已經是個位數字,高溫才十幾度,上海溫度已經跌到10-20度間,台灣在這波高壓影響的邊緣。今明兩天到周五是這波高壓勢力最強的時候,周六開始東移,影響台灣的程度會減緩,溫度會逐步的回溫,一直延續到下周,當中雖然有機會再有較涼空氣,但程度不若這波影響。也建議您可以期待周末開始到下周的穩定天氣。

這周的聯合國IPCC提出的 SR15,地球暖化上升1.5度的特別報告,引發很多的討論,因為我們必須要很立即的討論與行動,才能減緩目前走向2100年升溫3-4度的趨勢。這當中2030年要比目前的減碳要減一半,2050年要做到零碳才有辦法,讓氣候不要那麼極端。也朋友詢問,『彭博士您連今年還會不會有颱風侵襲台灣,都無法預測,怎麼去預測何時上升1.5度?』

氣候變遷和中短期的天氣變化特性不同,採用的預測推估方式也差異很大,這兩者是不同的方法,就像是人身體短期的感冒和長期身體的變化,原因不大相同,但卻是有關聯,都是我們的身體,長短期有時也會相互影響。這次將近一千頁的報告是匯集近期將近六千篇的科學論文,超過四萬條的意見所達成的共識,雖然可能還有遺漏之處,但的確是最新的地球體檢報告,也建議您,我們一起來關心,還有時間,可以一起來推動。

以上氣象由彭啟明博士/天氣風險公司提供

更多新聞報導
減車道增人行道 中央拍板地方抱怨
高教再掀公公併 你的母校還在嗎?
自願在這上班 一個月洗一次澡
愛滋感染者 心臟等六器官未來可器捐
素顏霜真不用卸妝嗎?食藥署闢謠

______________

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?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!快投稿Yahoo論壇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黃博梅 的頭像
    黃博梅

    黃博梅的生活好康介紹部落格

    黃博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