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惟美做腹部超音波檢查,報告上如果有「胰臟脂肪浸潤」等字樣,代表你可能有「脂肪胰」了!脂肪胰會怎樣?需要治療嗎?

諮詢╱王治元(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、臺大醫學院內科副教授)
撰稿╱張雅雯

阿偉去醫院做健康檢查,兩週後收到報告,上面註明他有中度的脂肪肝,同時還有「胰臟脂肪浸潤」,醫師建議他必須控制體重來改善脂肪肝,他好奇那麼胰臟脂肪該怎麼處理?這代表胰臟壞了嗎?會不會變成胰臟癌?

許多人都聽過脂肪肝,但是對於脂肪胰(fatty pancreas)較為陌生。事實上醫界對於脂肪肝的研究已進行了約40年,所以了解較為透徹,但是脂肪胰的研究是近10年才開始,最近3、4年相關論文才開始大量增加,代表這個問題愈來愈被重視。

異位脂肪會堆積在肝臟與胰臟脂肪胰與脂肪肝形成的原因類似。人體攝取過多熱量時,會將多餘的脂肪儲藏起來;若堆積在臟器等非正常脂肪堆積處,稱為異位脂肪(ectopic fat)。肝臟是內臟器官中相對大的「倉庫」,所以異位脂肪往往先堆積在肝臟,也會以同樣的型態堆積在胰臟,導致胰臟受到脂肪浸潤。

過去較常聽到脂肪肝、卻鮮少聽到脂肪胰,主因是肝臟比較容易被檢查到。胰臟的位置在後腹腔,腹部超音波不容易看到,即使看得到,也很難看到完整的面,所以一直被忽略。不過隨著超音波儀器的進步,脂肪胰愈來愈有機會被看到。目前醫界仍是以定性方式來判斷有或無,也就是若胰臟的亮度和脂肪肝的亮度相似,據此判定是脂肪胰,但目前還沒有辦法比照脂肪肝訂出輕、中、重度。脂肪胰在健檢人口盛行率約16%臺大醫院曾進行一項研究,以橫向年度蒐集方式檢視9095名健檢資料,發現約1600多人的報告上有脂肪胰,比例約16%。香港在2012年也曾經做過脂肪胰盛行率的研究,徵求了600多名志願者,檢查儀器是用磁振造影(MRI),採用標準是胰臟若有10.4%有脂肪浸潤,即為脂肪胰,得到的比例也差不多16%。不過不論是臺大的健檢數據或是香港的研究,醫界認為這樣的數據是低估的,因為接受健檢者或是志願受試者,通常比較年輕,因此脂肪胰在一般人真正的盛行率,推估可能跟脂肪肝類似,約30%。

脂肪胰可能為代謝症候群警訊

胰臟有脂肪浸潤究竟會怎樣?綜合目前已知的研究來看,它與脂肪肝類似,也是一個健康的警訊指標,代表背後可能潛藏其他疾病或未來有較高的特定疾病風險。研究發現,有脂肪胰者往往也是代謝症候群的好發族群,每增加一個符合代謝症候群的因子,有脂肪胰的機會就愈高。且脂肪胰形成後,可能導致胰島素敏感度有問題、阻抗性變高,胰島素分泌開始受到影響,長期下來就會影響血糖,因此脂肪胰也可說是代謝症候群更早期的表現。儲存在肝臟或胰臟的異位脂肪,是以三酸甘油酯型態存在,臨床上發現脂肪胰患者幾乎都有脂肪肝,但脂肪肝患者大概僅6成有脂肪胰。

愛惟美

脂肪胰恐損胰島素功能引起糖尿病

脂肪胰和糖尿病的關係也有強烈相關,若以糖尿病(糖化血色素6.5%以上與空腹血糖值>160 mg/dL)這個族群做對照,研究發現50%的脂肪胰患者有糖尿病;反過來看,已經確診為糖尿病的患者,高達60~70%有脂肪胰。香港研究發現,當脂肪浸潤於胰臟時,會傷害胰島細胞使胰島素敏感度變差,導致胰島素分泌減少。肥胖也會增加胰島素抗性,會使胰島素分泌功能變差,當身體無法應付較高的胰島素需求量,就容易進展到糖尿病。因此,若有脂肪胰,代表具有未來潛在糖尿病風險,即使現在血糖沒有異常,但隨著胰臟脂肪堆積愈多、胰島素敏感度逐漸變差,加上老化這個促進因素,到了一個年紀後,就可能影響血糖而變成糖尿病。國外利用糖尿病藥物來改善脂肪肝及脂肪胰日本北海道大學2016年在一本糖尿病重要雜誌上,發表5年的觀察型研究,他們追蹤健檢發現有脂肪胰的病患其5年的血糖變化,發現脂肪胰和糖尿病相關,但不是獨立的風險因子,而是共伴因子。其實糖尿病的共伴因子很多,包括脂肪肝,所以上述研究開啟一個方向,就是治療較嚴重的脂肪肝也就等於處理脂肪胰,因此國外已經開始利用糖尿病部分用藥的機轉來治療脂肪肝(同時改善脂肪胰),不過愛惟美台灣目前還沒有這樣做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黃博梅 的頭像
    黃博梅

    黃博梅的生活好康介紹部落格

    黃博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