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節脫臼的劇痛總讓人難以忍受,但一名1歲2個月大的李小妹,平常沒有關節疼痛的問題,能正常翻身爬行,直到學走路時出現明顯跛行和長短腳現象,就醫才發現是「新生兒髖關節脫臼」,卻因發現的晚,錯失黃金治療時間,無法進行物理性矯正,需接受復位手術的治療,且術後仍需籠罩在髖關節發育不良等後遺症陰影中。

新生兒髖關節脫臼把握6個月黃金矯正期

小兒骨科醫學會理事長暨大甲光田小兒骨科醫師鄭本岡表示,在台灣,大約每1萬名新生兒就有15名有髖關節脫臼的問題,胎兒因子宮內空間緊迫或羊水少,在子宮內受到壓迫,或是孕婦進行臀位產時,過程中拉扯到腿及髖部,都可能造成寶寶髖關節脫臼。而女嬰因女性荷爾蒙的關係,骨關節更柔軟,脫臼機率又比男嬰高。

大部分的新生兒髖關節脫臼,在出生2至3個月時就可經物理檢查和超音波診斷出來,若能在出生後6個月內發現,通常只要穿著背帶2至3個月矯正就可以痊癒。

翻身爬行不受限!難察幼兒髖關節脫臼

不過,因為患病的寶寶平常仍可正常翻身爬行、站立,不會感覺疼痛,較不易發現異常,延遲診斷的機率很高,通常是在1歲學走路時,因蹣跚跛行的步態和長短腳現象,才被家長帶著就醫而確診。

閱讀更多資訊

髖關節脫臼≠痛幼兒延遲診斷率高

匯流新聞鄭本岡網 林風/台北報導

「練氣功一年半後,我的肝功能GPT回到正常值,中度脂肪肝變成輕度。早晚練功20分鐘,就有了這樣的結果。」這是白雁氣功學員陳先生的分享。養生專家白雁強調:「每天氣功運動補元氣,調動肝膽經活絡循環,身體能量自然足,當排濁代謝循環有力量,就能靠自我調理肝臟。」

脂肪肝,俗稱肝包油

吃完食物,我們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會上升,如果沒有立刻活動消耗掉,多餘的脂肪酸就會儲存在身體腹部、臀部、手臂等部位,等到各部位都存滿了,接下來就會轉存到肝臟。當肝內脂肪含量,超過肝臟總重量的5%以上,就屬於輕度脂肪肝。

醫生建議運動,他靠練氣功改善脂肪肝

像上面講的陳先生,他的肝指數GPT過高已經30年了,醫生認為跟他的脂肪肝有關,就建議他運動減重降低肝脂肪。但是說到運動減重,他在跑步和快走一段時間後,膝蓋就受不了,後來只能用散步的,運動效果也並不明顯。

後來在朋友的說服下參加了白雁氣功免費試聽講座後,就報名開始學習。一年半後,GPT回到正常值,脂肪肝也降低了,而且改善了睡眠品質。

白雁老師在底下分享「舒肝功」,跟著老師的示範動作,每個人都可以在家自行練習。能疏理肝氣,增進肝的疏泄能力,在身體出汗排濁後,全身神清氣爽,頭腦清楚,眼睛都亮了。又能行氣活血,對改善全身氣血循環,促進新陳代謝有明顯幫助。

※白雁長年提供2小時免費氣功教學,讓民眾學習自我保健的步驟。
具體情況請撥打02-25711222

※「舒肝功」小功法

《相關文章》
B肝發炎30歲像80歲 一招氣功讓她找回健康自信

年紀輕輕看起來沒症狀,但脂肪肝、肝疲勞,甚至肝硬化、肝腫瘤的人卻越來越多。初期本來就沒有症狀,大部分人是因為例行檢查,才發現肝臟出了問題。

啞巴肝怎麼喊累?看這3個地方

從中醫的角度看,肝疲勞更明確的症狀可以看筋、看目、看情緒。這3處就是主要反應肝功能狀態的地方,如果發現已經有肝疲勞的症狀,就該注意調養身體。

照片來源:白雁氣功提供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黃博梅 的頭像
    黃博梅

    黃博梅的生活好康介紹部落格

    黃博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